
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广东“补短板”工作的重要一环。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深茂铁路潭江特大桥。全媒体记者 吴伟洪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全面推动经济工作重心转向供给侧,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2016年初,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五大行动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广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三去一降一补”获得重要突破,广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不仅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良好势头,而且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上对全国“双支撑”的作用更加凸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表示,广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主动积极作为,有效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改革初见成效。
■代表委员热议
改革扎实推进
“已经初见成效 激发企业活力”
去年2月,在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之下,广东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涵盖一个总体方案、五个行动计划。其中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方面,简称为“三去一降一补”。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广东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同比增长7.5%。这一年,广东压减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超额完成任务;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394户;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131亿元;启动补短板重大工程,将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的补短板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调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东实践赢得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点赞。“珠三角一些地区从过去生产鞋帽到现在生产无人机,从过去生产小五金产品到现在研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值得持续坚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而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原董事长王计也指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兴起给广东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广东的结构调整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以前,不少人跑到国外去买电饭煲,我们有实力去研发出好的产品,要让国际上的人真正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品质。这几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深有感触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也把身边的变化看在眼里。他告诉记者,深圳提出打造深圳质量,以质量优势对冲成本劣势,结果曾经被“看衰”的深圳珠宝、钟表、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也依靠不断提升质量和自主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表示,广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主动积极作为,有方案、有措施、有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特别是在降成本、补短板方面力度较大,通过为企业减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有效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从生产端入手
提升效率 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袁利群提出,制造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减法”的同时,要积极主动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快全球化步伐,做好补短板的“加法”,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袁利群建议政府引导企业从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推动全价值链的精益管理两个方向上入手,以助力制造业企业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强化资源整合能力,着力提高企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步一步做,江门结合实际,首创‘六新六去’工作清单作为抓手,即新技术(新技改)、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新农村,去过剩、去库存、去低效、去负担、去污染、去繁就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邓伟根说,“去”只是手段,“新”才是目的,要围绕如何以新促去、以去引新。
“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如何找到新的出路,需要转变观念。”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鹏程说,我国经济已从过去的短缺经济转变为产能过剩,不再是“只要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的年代”,因此企业更要注重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健全更完善的网络和配送体系,树立让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才能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要加大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我们要让新能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清洁能源。”
营造发展环境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大红包”,让来自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倍感振奋。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供有效政策供给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原主任李春洪建议,除了营改增政策,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也需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新旧动能的转化,新动能发展主要靠创新。创新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资本创新,科技创新、资本创新互动配合,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李春洪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表示,对于企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升产品质量。但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碰到问题,如缺乏资金、招不到创新人才、不适应网络营销模式等。她建议,应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优惠政策,拿出产业扶持资金,提供贴息甚至免息贷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张育彪建议,以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应在“加大优质引导力度”和“打击假冒伪劣力度”两方面发力,营造良好的供给市场环境。“既要培育质量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的质量战略能力,也要通过制度设计,降低质量提升成本,打击假冒伪劣,促进资源向高端产品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