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与政策 >> 时事 >> 正文

从超大城市到超级城市,广州之变将给珠三角带来什么?

2016年12月27日 12:48  点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重构,‘超级城市’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抓住先机就能赢得主动、抢占制高点。”12月26日,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如此论断。

  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经济第三城和全国七个超大城市之一,广州正朝“超级城市”目标迈进。

  如何打造“超级城市”?广州的答案是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具体来说,则是系统整合全市域的枢纽和节点、网络和连接,提升城市能级,促进互联互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发挥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布局建设重点功能区,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从“超大城市”到“超级城市”,广州将会给珠三角、广东乃至中国带来哪些改变?各界拭目以待。

  ●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昌道励

  1 迈向“超级城市”广州有优势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在全新的蓝图中,广州被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更进一步,增加了“重要的”作为前缀。

  联合国定义的“超大城市”是指市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根据2010年至2015年各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联合国前不久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报告称,全球发展最快的十个超大城市中,广州因“2010年至2015年的年均发展速度达5.2%,其城市人口去年已达1250万”一举夺冠。

  而按照我国最新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广州位列全国七个超大城市之一。

  如今的广州,既是“超大城市”,更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过去5年,广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显现。

  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24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约1.95万亿元,年均增长9.4%。连续27年稳居全国第3,仅次于上海、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2016年出口总额518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对外投资52.8亿美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41.4%、33.5%和12倍,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广州投资近800个项目。

  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成效明显。预计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75万标箱,均位居全国第4位;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59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3位;贵广、南广高铁和广珠、广佛肇城轨相继开通,新开工建设地铁线路8条(段),已运营里程308公里,成为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

  党代会报告明确,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市场化程度高,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空港、海港等重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良好。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广州新增高新企业2800家,平均每天诞生7家;新增新三板企业突破200家,总数达到345家,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广州发展的优势所在、基础所在、希望所在,是广州向“超级城市”迈进的底气。

  2 广佛联手打造“超级城市”

  打造“超级城市”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既取决于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更取决于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

  谈及广州的“超级城市”目标,“广佛同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携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推进“广佛同城”,佛山也在发力。记者查阅佛山市党代会报告发现,“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同样被提及,并强调“广州市委和佛山市委已经达成共识,广佛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共同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竞争”。

  广佛同城合作自2009年启动,在解决比较容易和迫切的问题后,广佛同城渐入“深水区”。

  最近一个月,魁奇路东延线通车、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启动建设等标志性事件,成为广佛同城向更高、更深层次推进的例证。11月23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率佛山市党政代表团到广州拜访,开启了广佛两市谋划深度产业合作,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的新篇章。

  而今,广州、佛山两地的党代会报告不约而同地把“广佛同城”建设提升到世界格局、全球竞争的高度来谋划部署,把广佛同城带入全新的阶段。

  在不少专家看来,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广州、佛山产业互补性强、空间紧密、文化相通、人员往来密集。两地共同打造超级城市,想象空间巨大。

  从经济指标看,2015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8100亿元,连续27年稳居全国第3,仅次于上海、北京。而佛山地区生产总值8010亿元,增长9.1%。广佛两地GDP总量高达2.6万亿元,已经超过了北京、上海。

  从创新要素看,广州是华南地区当之无愧的“最强大脑”,汇聚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

  佛山则堪称华南制造“最强工匠”,2015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5933.34亿元,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半壁江山,在产值和规模上已经是珠西装备的“龙头”。

  按照广东省的部署,广州要强化中心城市作用,携手港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而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首先是广佛之间的开放合作。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测算,广州与佛山的绝对经济联系量为47443.53,相当于广州与珠三角经济联系量的一半。南海谋划对接广州的12条交通动脉,与荔湾同步政务;顺德再提“开放”,北部片区组团接驳广州……广州再投超百亿元改善广佛交通连接、共治污染等,正主动发力,佛山朝向广州的大门,愈来愈阔。

  3“超级城市”建设中的南沙机遇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计划把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作为整体来考虑,建立和保持合理的协作分工关系。珠三角湾区城市群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链延伸等关键内容。

  事实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已有部署,要求广州强化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作用,携手港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今年,“湾区”概念再度被重点提及,“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关研究表明,至2020年,“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的人口将从2014年的6800万人增至8100万人,经济规模将扩大至1.7万亿美元。相较其他城市群,大珠三角有区位、产业、政策和交通的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大珠三角需要实现资金、服务、人才和技术的充分流动,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面向港澳,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穗港澳台经济合作新模式”。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当下的穗港澳紧密合作,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均是重要平台,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党代会报告用了不小的篇幅着力描述“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的实施计划,包括全面落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和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建设方案,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把南沙建设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其中,基础设施方面,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通达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的城际、城市轨道和高快速路体系,精心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功能区,加快引入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产业规划方面,将加大高端产业导入力度,培育引进科技产业,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海洋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5年,南沙将把握自贸试验区基本定位,高标准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大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深化“证照分离”、综合执法等改革,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三互”大通关机制,在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业务、资本项下可兑换、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启运港退税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成为广州新的发展动力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