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与政策 >> 时事 >> 正文

文博会归来看广州

2015年05月19日 12:54  点击:[]

                           2015年5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http://news.163.com/15/0518/04/APSDU09000014AED.html 

 

日前,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拉开大幕。文博会进入新10年,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活力四射,折射文化发展新方向。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和集聚效应的龙头企业和文化“航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文化产业成为创新创业新沃土。

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机遇下,传统商贸和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然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千年商都却遭遇瓶颈。尽管广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搭建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了一批优秀文化企业,但在文化融合发展、龙头拉动引领、创新创业服务等环节仍显不足。

南方日报记者 詹鹏飞

瓶颈

1

“文化+”跨界融合仍欠火候

去年,中央出台针对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金融合作、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指导意见,通过跨界融合所形成的“文化+”创新产业模式在风口飞了起来,这从本届文博会便可见一斑。

北京展区通过3D建模将《乾隆戎装大阅像》古画变为雕塑品,成为热销的博物馆衍生品;河南展团以三维影像技术、声光电立体化等现代科技为主要展示手段,突出“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湖南展团则突出了互联、融合、创新,以数字化产品的交互体验充分展示当地“文化+互联网”的勃勃生机……

在文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文化部部长助理刘玉珠看来,文博会已不止是一场国内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的盛会。“近年来,展会更加注重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展示推荐一大批新项目、新成果,成长为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助推器。”

但对于广州来说,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却仍欠火候。在本届文博会上,广州只派出了以花都为代表的参展团。参展的20多家企业多为皮具、珠宝、音响等广州传统制造业,展出的产品也多是灰塑、广绣、广州珐琅、瑞岭盆景、金银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指出,广州是传统的商贸和制造业城市,但传统的商贸业和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力度不足,火候不够,“文化+”没有取得突破。

“广州的文化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还较低。”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专家闻瑞东曾对广州文化产业与竞争力进行研究。他指出,广州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兴文化产业不足,文化产业缺乏创新元素,进一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2

文化创业融资困难

为创客搭建路演平台,并引入社会融资渠道是本届文博会的又一大亮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文博会成为圆梦的平台,文化产业也成为创新创业新沃土。

创客林弢通过本次文博会路演成功为一部网络电影融到650万元的资金。在他看来,缺少资金无疑是创新创业的“拦路虎”。本届文博会上,深圳广电集团宣布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前海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规模达5亿元。该基金瞄准境内外优质文化产业项目,这让更多文化产业的创客看到了希望。

社会资本是助推剂,但政府对创业的资金扶持更加重要。在培育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上,国内主要城市均设立了相关发展资金,且规模比较大。2012年北京设立了100亿元的“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上海设立了总金额为5亿元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而广州只有2千多万元。

至今,广州市动漫协会副会长范旭谈起一件往事,仍觉可惜:“几年前,黄玉郎和蔡志忠等一批动漫界的领军人物想落户广州发展,但因为广州没有很好的资金政策扶持,后来他们都去杭州了,现在杭州的动漫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事实上,广州在2007年至2011年间实施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有近四成企业是在此期间成立的。2011年底,广州市结束了进一步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年过后,有20多家动漫企业因资金链问题关闭或迁移而消亡。

广州市社科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在《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及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广州文化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非常少、规模小、担保难、成本高。政府设立的各种文化基金向国有文化企业倾斜,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很难申请到专项文化资助。而在扶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方面,广州也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

3

缺少“文化航母”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产业集聚的“文化航母”。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本届文博会论坛时候的要求。“文化航母”的集聚效应和龙头拉动作用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的强劲动力。

坐落于宝安的F518时尚创意园是一座为专门中小文化企业打造的产业集聚园区。本届文博会上,F518在众多文化创意园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圳-爱丁堡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

“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链闭环,加速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长、壮大,不断进行产业资源整合集聚,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F518时尚创意园主管张晓源告诉记者,这些都是F518时尚创意园的“孵化”功能,园区内数十家文化企业已经形成了内部的生产链条和完整的创意生态。

对于深圳来说,F518文化创意园无疑是一座文化“航母”。目前,深圳有超过80家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其中有F518这样为培育和孵化文化企业而专门打造的特色园区,也有龙头文化企业拉动自然形成的产业聚集区。

广州市社科院去年发布的《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广州大大小小的文化园区、街区也已经超过60个。但在曾德雄看来,虽然全市文化园区不少,但缺乏集聚功能强和有全国影响力和典型特色的园区。广州红砖厂今年多次传出拆迁的传闻,这与其缺乏鲜明的特色与产业聚集效应不无关系。

曾德雄认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均衡,文化企业“小、散、乱、弱”局面依然存在,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业务重合的现象比较普遍,相互之间的产业链并未有效构建。

建议

把“互联网+”作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

广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商埠,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之一。在历史上,广州也一直是华南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广州的突破口在哪里?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文化产业实力强劲,这几个城市共同特点就是互联网企业发展很好。”陈少峰认为,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互联网+”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广州,“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商贸”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广州要在文化产业上追赶“北上深杭”,一定要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陈少峰建议,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制造业、商贸业和文化产业的跨境融合,通过广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反向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回望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文博会的确是巨大引擎。广州商贸发达,以此为基础的广交会誉满全球,但广州的“文博会”在哪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宜研究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背景下的广州文化对外开放战略。他认为,广州要推动广交会创新发展,增加和扩大文化产品参展范围,或以同期举办文化产品交易会的方式,汇聚国内外消费类文化产品、文化艺术精品、文化创意设计、动漫及版权交易、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

而在新业态的培育上,闻瑞东建议广州要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具有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内涵及其产业化途径,梳理出广州独有的文化品牌,并在文艺创作、影视生产、内容创意、广告设计等方面更多地加入岭南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元素,衍生出一批新业态。

回应

广州起步晚

但有后发优势

作为华南地区的最大中心城市,广州毗邻港澳,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一直有较大的地理优势,而作为GDP总量排全国第三的大城市,在文化市场需求方面,广州有着充足的文化消费力和购买力。此外,广州具有极为深厚的岭南文化意蕴,浓郁的人文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有它独特的魅力。广州新闻出版发行、文化专用设备制造、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三大行业优势明显。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50万人,文化产业成为广州就业“蓄水池”之一。不过,近日来,广州“广州文化产业不如人”的话题一直在坊间引发讨论。对此,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在16日的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中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应了这一话题。

根据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文化产业蓝皮书数据统计,2013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7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91%。去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900多亿,占广州GDP增加值的5%以上。陆志强表示,一个产业占比达5%就是支柱产业。所以说,广州文化产业在广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弱的。但目前,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星星很多,没有月亮”。总量很大,品牌不错,譬如说喜洋洋是广州的,中国第一个在A股上市的动漫企业奥飞也在广州,但比起北京上海乃至深圳,广州缺乏特别大型的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陆志强透露,目前,广州已就动漫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些动漫企业确实是孔雀东南飞,去杭州了。因为杭州直接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免费的工作室,一些动漫大师就走了。不过,广州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政府方面一般只提供平台,这也是广州文化市场的魅力所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广州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去定,政府一般不干预。拿动漫节来说,广州投入才几百万元,杭州的投入资金达近亿元,但广州动漫节的规模和参展作品并不比杭州少。所以,务实的广州在文化产业方面,更多是让你愿意来,而不是把你拽过来。

提到广州文化产业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陆志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投融资难。庆幸的是,广州正在制订一系列政策,准备申请几千万资金,加上科技力量,一起来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难题。“今年以内,会有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已经起草完毕。”陆志强表示,对比其他城市,广州起步确实有些晚,但有后发优势。南方日报记者 羊华

 

关闭